現在的西紅柿為什么越來越不好吃了?
小時候的西紅柿,紅中帶著青,吃起來沙沙軟軟、酸酸甜甜的,咬一口,汁水外溢,是很多人記憶中夏天美味的解渴水果。
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現在尋遍菜市場都找不到記憶中西紅柿的味道了。現在的西紅柿又大又圓,特別好看,但吃起來皮特別厚,硬硬的,有的切開甚至連芯兒都是硬的,也沒什么汁水,更別提口感和味道了。
為什么會這樣?
一、為了貯存、運輸,犧牲了口感
西紅柿的品種可分為硬果型和軟果型,現在市面上賣的,90%都是硬果型西紅柿,漢堡和沙拉里用的西紅柿,大多也是硬果型。而軟果型西紅柿,個頭要略小一點,果軟多汁,就是人們記憶中“小時候的味道”。
上世紀90年代以后,隨著城市的擴張,大城市近郊已經沒有足夠的土地來保障城市蔬菜的供應了,蔬菜越來越倚重外地販運。運輸和銷售等中間環節對西紅柿品種的選擇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軟果型西紅柿因為軟,容易腐爛且碰撞容易破;硬果型西紅柿,水分含量少,比較瓷實,適合遠距離運輸,所以漸漸硬果型西紅柿占領市場。
二、未成熟摘下
西紅柿味道不僅與品種有關,還與土壤、日照、降雨、采摘等多方面因素有關,現在需要長途運輸的西紅柿,大多時候都要在西紅柿還是青澀時采摘,這樣的成熟過程就會影響淀粉向糖的轉化,味道就會受很大影響。
另外,化肥的使用也會影響西紅柿的口感。氮肥使用過多,雖然看起來外表光鮮,但實際吃起來沒味道或口感比較差。
三、冷藏儲存,口感差
美國一項研究表明,隨著冷藏時間延長,西紅柿中的揮發性物質含量明顯降低,但糖類和酸類物質并沒有明顯改變。也就是說,進過冰箱之后,西紅柿的酸甜依舊,但卻少了幾分“番茄味兒”。
我們不放冰箱是不是就會變得美味了?不是!西紅柿從采摘到銷售,每一步的運輸和貯存都廣泛使用了低溫冷藏,西紅柿的滋味恐怕早已流失。
是否還能吃到兒時味道?
科學家已經搞清楚了是哪些基因在控制香味、甜味,而且商家在選育過程中,除了好看好運輸,也開始注重好吃。
比如,一種控制番茄風味的基因TomLoxC,這種基因在商業選育的西紅柿中幾乎消失了。但科學家們通過將商業品種“農民自家種的”番茄以及野生醋栗番茄雜交,又把這一基因重新引入到了商業番茄中,增加它們的風味。
另外,也有專門選育好吃的西紅柿新品種,不過目前這些品種產量不如普通番茄那么大、在運輸儲存上可能也有一些劣勢,所以價格會比普通番茄高出不少。
希望在不久的將來,西紅柿最后會回到“小時候的味道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