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儲菜保供應 菜籃子拎得穩—說說太原又一年的囤菜故事
剛運到屯匯市場的白蘿卜準備卸車。
人們在美特好超市門前排起長隊采購冬儲菜。
市民在超市采購品類豐富價格親民的冬儲菜。
“土豆到了,接一下貨,拿穩嘍。”10月29日一大早,山西屯匯農產品批發市場就車流不斷,白菜、大蔥、芥菜、胡蘿卜等冬儲菜銷量大增,前來批發的蔬菜經營戶和囤菜的市民絡繹不絕。
天氣轉冷,又到了冬儲菜熱銷的時節。雖然現在購買各類時令蔬菜非常便捷,但對于不少市民來說,買冬儲菜早已從季節剛需變成了一種習慣,抑或是略帶儀式感的念想。我市各大農貿批發市場、超市也為冬儲菜供應提供各類便民服務,確保冬儲蔬菜從田間到“樓下”,享受一路便捷。
市場整潔有序 群眾安心囤貨
“大白菜、新鮮的大白菜,買回家腌酸菜”“新鮮芥菜剛運來,再不買就下市了,冬天就好這口兒”……10月29日7時,山西屯匯農產品批發市場早已熱鬧起來,來自我市以及周邊的蔬菜批發商都來這里大批量采購冬儲菜,還有一些市民也成袋地購買冬儲菜,商販們一時忙得不亦樂乎。
在屯匯市場里逛一圈下來,記者發現,很多冬儲菜的價格都比去年便宜了不少,尤其是白菜、土豆、苤藍等價格都在每斤一元以下。屯匯市場總經理王行政介紹,為了讓市民買到實惠的冬儲菜,市場通過降低入場費、房租等辦法降低商戶的運營成本,還積極給商戶提供與銀行的金融對接服務,在政府惠農政策的加持下,一些商戶三年期30萬元以下貸款零利息,這樣的政策能讓商戶盡可能輕裝上陣,真正從價格上讓利于民。
市場繁忙,忙中有序。這兩天正處于冬儲菜的銷售高峰、每天交易量很大,很容易形成菜葉滿地“下不了腳”的情況。不過記者看到,在售賣過程中,商販總會抽空將剝落的菜葉和蔥葉撿起來集中在攤位內,市場保潔會在固定時段,全面清運。市場管理人員則不定時巡查銷售點,對檢查中發現的垃圾堆放、外溢經營、隨意擺放等問題及時整改,確保銷售區域秩序良好,市民購物環境干凈整潔。管理人員還會給每個商戶的衛生和服務情況評分,月末根據評分高低,進行獎罰。市場環境好了,顧客買得舒心,來得也勤,很多蔬菜批發商也自覺成為維護市場形象的主人。
屯匯市場占地面積1300畝,每天進出市場的車輛南來北往,數量龐大,卻很少發生擁堵,這都得益于市場安全科學的交通動線設計,以及動態化的車輛管理制度。屯匯市場安保人員介紹,這段時間屬于全年的交易高峰期,他們會根據每個時段的車流量進行實時協調、規范車輛停放,讓批發商和市民都能暢通無阻地開車進來采購。
品種豐價走低 老百姓得實惠
“內蒙古新土豆0.88元每斤,芥疙瘩0.49元每斤、苤藍0.78元每斤……”10月30日一大早,美特好各大門店前專門開辟的冬儲菜售賣現場火爆,排隊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。住在附近的張秋旺大爺,看著今年價廉物美的冬儲菜滿心歡喜,抑制不住地買買買:“超市8點開始賣菜,我7點就和老伴開車過來了。昨天買的蔥便宜,品相還好,今天再買點土豆、白菜、蘿卜啥的,都是每斤不到一塊錢,每種都存點,冬天敞開吃。”
“今年的冬儲菜銷售火爆,大家的購買熱情非常高。”美特好濱河店的工作人員,一會兒是搬運工、一會兒是講解員、一會兒又是導購,他們耐心向顧客講解著各類冬儲菜的產地、價格、口味等問題,一邊把顧客購買的大蔥、白菜、土豆成袋成捆地搬上秤臺稱重。拉桿箱、自行車、電動車、汽車……來買菜的市民也是各類運菜工具一應俱全,大家呼朋引伴、成群結隊,從早到晚煙火氣十足。
美特好超市公司副總裁孫浩介紹,美特好采購團隊早早就做足了冬儲菜備貨計劃,數十名采購堅守基地,山東、河北、內蒙古等地20余個基地共同發力,冬儲菜蔬菜商品涉及20余款,價格基本在每斤一元上下,全省145家門店及線上同步經營,共享實惠。
作為我省大的果蔬批發市場,山西屯匯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冬儲菜更是品類豐富、儲量充足,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被不斷地送到這里,滿足了我市冬季蔬菜供應。
來自安徽的甘友發常年從事土豆批發生意。他的土豆來自陜西和內蒙古,沙口的、脆口的、黃皮的、紅皮的都有。從10月中旬開始,他開始大量向山西運輸土豆,一個月大概要在屯匯市場售賣千余噸。除了一些市民成袋買土豆,甘友發的主要客戶還是我市的商超、飯店以及周邊一些地區的二級批發商。甘友發說,今年的土豆價格比往年低,預計今冬土豆價格也不會有大漲幅,市民不必著急大量囤土豆,可以買一些先吃著,不夠了再來買。
“這車白菜來自大同,一車菜有10噸,每天十幾輛車運過來,市民冬天離不了的大白菜管夠!”和甘友發同為安徽老鄉的閆洪亮是白菜批發商,他的白菜山西本省的居多,還有一些來自河北等地。閆洪亮同樣提示市民們,今年的白菜確實賣出了“白菜價”,批發每斤才0.3元左右,市民不用哄搶,隨吃隨買,價格“美麗”。
在屯匯還有來自清徐的本地菜、來自祁縣和平遙的芥疙瘩、來自山東的苤藍、來自四川的各色蘿卜……每天來自天南海北的1500余噸冬儲菜齊聚太原,豐富著市民的冬季餐桌。
剛需變成念想 今冬有滋有味
市民周阿姨和幾個鄰居在位于體育路的菜市場,一邊采購雪里蕻和地溜子,一邊興高采烈地互相傳授“腌菜秘笈”。“冬儲菜一上市,我們就知道該囤菜過冬了,這是習慣,改不了,要是家里沒點存貨,這個冬天過得不踏實、沒滋味。”周阿姨道出了很多老太原人的儲菜情結。
在北方,囤冬儲菜是一種平凡日子里的煙火氣。囤的是情懷,儲的是記憶,更是生活的滋味。
雖說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種新鮮蔬菜,大規模儲存冬菜已不像以往那么常見,但價格親民的各類冬儲菜仍是冬季餐桌上的主打菜。65歲的常春娥特意叫上兒子,開車去菜市場購買了40斤土豆、30斤大蔥、30斤白菜、15斤雪里蕻、20斤芥菜疙瘩,準備回家腌。“我家人就愛吃個腌酸菜、咸菜。吃面時把各色腌菜配著調和吃,啥也沒法比。”確實,冬儲菜里藏著主婦們的智慧。
“北方天氣冷,蔬菜品種少,囤菜是咱們這里人的習慣,尤其是對于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,儲菜成了一種冬日情結。”55歲的朱阿姨,母親77歲了,依舊堅持年年囤菜,即便她拎不動,也會吩咐子女給買回來。受母親影響,朱阿姨自從成家后也開始囤,“吃習慣了,一到冬天就香這口,里面有媽媽味道。”老話說“家有余糧心中不慌”,這是居安思危的中國智慧,也是所有“囤冬菜”行為的原始內涵。
10月31日是美特好冬儲菜集中售賣的一天,除了大蔥、土豆、白菜等傳統冬儲菜,很多市民開始豐富冬儲菜餐桌——鐵棍山藥、紅心紅薯、板栗南瓜等也加入了冬儲菜的行列。王燕趁中午下班過來逛超市:“我買了一些山藥和南瓜,過幾天還想買點大蒜和蘿卜,都不是用來腌制,而是蒸煮、炒制,也不會動輒上百斤地買,就是趁著搞活動各種菜都買點。當然冬天里一鍋熱乎乎、軟爛爛的大燴菜是我們一家的愛。”
無論春夏秋冬,老百姓的餐桌都很豐富。冬儲菜的那一段往事,已經隨時光漸漸隱去,變成我們與這座城市共有的記憶。很多人,還是要或多或少,買上些冬儲菜。伴著菜香,這個冬天,就有滋有味地開始了……
記者 張秀麗 文/攝
轉自:太原晚報